--shunyo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只要他能成長為他自己就夠了,他內在的才華和潛力自然會發揮。怎樣做才是給夠孩子空間,讓他內在才華和潛力展現?無法用理論概括,而需要在生活的點滴中,視孩子的狀態和當時的情況,如何“歸零”去溝通,如何給夠孩子空間......這是我在前幾天綠土地的親子活動裡感受到的。
寶貝要小心哦!?
拿著大斧子劈柴,4歲的小朋友“強強”躍躍欲試,老師手把手地示範如何站位,如何握斧頭,如何劈,然後放手讓他試。旁邊的媽媽好緊張,一直在說“寶貝要小心啊,媽媽來幫你”,結果被山老師請走了,“你為什麼要說這句呢,你已經在把你的擔心害怕傳給孩子”。強強開始自己拿著斧子去嘗試,確實是有危險的,但如何讓孩子去覺知斧子的重量,舉起的高度,對準,找到適合自己的力度和角度?只有在做中,孩子才能去體悟身體感官動作如何平衡。強強玩了很久,劈了又劈,他一旦可以做到,那個自信就來了。“姐姐,我們一起用我砍的柴搭個什麼吧?”結果,他們搭了個房子!......在這裡,家長要嘗試丟掉自己的害怕,去瞭解另一種方式——“不是因為害怕就限制孩子的嘗試,而是如何讓孩子在覺知中體驗”
常常有家長抱怨孩子膽小,怕困難,不願嘗試新的,此刻,你要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在生活中就把這樣的害怕給了孩子,然後又抱怨他害怕?
空間與獨立思考
孩子們需要做一張小凳子,半圓的木樁插上4只腳,可問題是如何把凳腳插上去呢?只淺淺地鑿了4個圓孔,卻準備了豐富的工具:各種鋸子,鑿刀,木錘頭......給的是大小不一的樹枝。“不給答案,但要給空間”,這要如何落實呢?
在做之前,開始研鑽:“你的小板凳需要選擇什麼樣的樹枝呢?”有幾個小朋友選了細細的樹枝過來,這樣可以嗎?沒有人說不對,老師只是問,“你試試,
把樹枝插上,坐上去看看行不行?”哈哈,孩子們一下子知道問題在哪裡?要怎麼量好四條腿呢?樹枝圓滾滾,不好鋸怎麼辦?如何固定樹枝?4歲的小朋友無法鋸斷4根樹枝,哥哥,你可以幫我嗎?要鑿一個圓洞洞,用手揪可以嗎?我們可愛的小朋友選擇用手揪,媽媽說這樣不行的。噓,為什麼不讓孩子自己去試試?去觀察,自己決定呢?所有的腿都裝好了,翻過來,卻發現有一條腿短了一截,怎麼辦?重新去量......要固定了,樹枝的腳如果角度不對,也會變成長短腿,怎麼辦?大家都感覺有點沒有idea了,老頑童盡然想到用繩子給凳子打上繃帶的做法來幫助膠水固定樹枝成他想要的樣子!沒
有評判,沒有比較,只是思考,嘗試,觀察,看問題在哪裡,再調整...如果你真的給夠孩子空間,讓孩子獨立思考嘗試,他就沒有挫敗的困擾。
所以面對不自信,畏縮不前,害怕失敗的孩子要怎樣讓他走出來?是批判,鼓勵,還是讓他在這樣的空間裡轉變?
獨特體驗——人與自然的連接
清早,大人小孩開始光腳走山。啊,一開始很多大人都遲疑,孩子們則看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山裡的霧氣加上深秋的樹林,會不會著涼?地上又是石子又是樹枝,會不會紮的痛痛?來過的家長在鼓勵第一次參加的家長:來了就體驗看看,很不一樣的。暫時放下疑問,脫鞋光腳出發。媽媽已經在擔心,要抱強強
走。這時山爺爺過來說,我們一起走,看看這路上有什麼?(不用抱,示意媽媽走媽媽的),於是小男孩和山爺爺一起開始了找瓜牛,找樹葉,找石頭的旅程,興奮地指給我們看他發現了什麼,早就忘記了他還光著腳呢。下山回來,很多人在講腳踩在砂子上,踏步上會痛痛,結果卻發現,大家痛的位置並不同,這是怎麼回事?社區裡已經準備了足底穴位圖:一對照才發現,原來痛點和自己的五臟六腑都有關係。初開始擔心光腳深秋爬山會著涼,這時卻發現原有的感冒症狀在改善,怎麼回事?原來要求踩的踏步的位置,恰恰是心肺氣管的足底反射區。來過的家長此刻才說:“怎麼樣,夠震撼吧,體驗了才知道很不一樣”
自己的身體,大自然都有很多奧秘,但現代化的生活讓我們和自己的身體,大自然斷了連接。日久人生病了都不知道。孩子們身體敏感,一有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就會主動問好多問題,爺爺,我這裡怎樣,那裡如何,要怎麼辦?不知不覺中,孩子們開始學習如何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融入社會的準備
很多家長都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國;可是有幾個華人可以真正融入西方世界?又或者困惑於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如何融入社會,如何獨立?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不會局限在某個特定群體,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他也可以從無到有,去瞭解和運用在地資源,交朋友,融入社會而免於“憤青”“自閉”“抑鬱”“清高”的困擾,他不會怨父母,他知道他自己就一切具足。
在所有的活動設計裡,沒有年齡的分組,沒有權威。每個小組都有大有小,小孩子需要學會表達,如何和大哥哥姐姐玩在一起,而不是等著大人來照顧,大孩子需要去照顧小的,而不是只和同齡人玩,孩子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需要;孩子們合食合宿,在衣食住行的簡單生活裡,自主安排,甚至於父母也不再是照顧的角色,而是悠閒自在地放鬆,然後享受不曾下廚的孩子們做出來的飯菜。對青春少年而言,這裡是可以自由討論真實生命和實踐自己想法的地方,因為這裡的大人以其豐富的人生經歷可以給到孩子更廣闊的視野。
閒暇時間,我和綠土地的老師交流,為什麼孩子來了不想走?“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會有不同的需要,也沒有一個孩子是相同的,所以並沒有什麼固定的處理方式,而是大人如何去瞭解自己的擔心和害怕是不是真的,不要把同樣害怕的模式的傳給孩子,限制了他的發展;給夠孩子空間,讓他去試,這樣他內在的才華不顯露都難!這裡的空間積累了很多的實踐經驗,所以大人小孩來了,就很容易被觸動到,因為都是和他生活息息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