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體驗記之二
早課,發洩階段還沒到,我已經淚流滿面了。真的心裡的悲和痛已經滿到不能再裝了,眼前出現自從童童出生後的一幕幕,從餵奶到照顧,公公婆婆,爸爸媽媽,孩子爸爸全部攪合在一起,協調老人是件很痛苦的事,講不通又愛生氣,好想有個肩膀可以靠靠,孩子爸爸卻覺得他壓力夠大的了,而我是全職媽媽就帶個孩子還不滿意。痛哭流涕,10分鐘的時間根本不夠。哭過之後,心口大大地松了口氣
今天聽說安排了上山和遊湖玩,童童很開心。
一路上,童童先是跟著padma去看馬,兩隻馬,一隻黑的,一隻黃色的,然後兩個人還在那裡爭論,哪只好看,覺得padma和童童在一起,就像小孩一樣。路上還遇見了特別會撒嬌的母狗,和很愛爭寵又會咬個東西的大白狗。童童喜歡動物,這下可樂壞了。
後來童童發現fay的樹枝不錯,就也要學fay打樹枝。fay在給花花草草拍照,童童也湊過去看,很快,他就學會了發現那麼不曾見過的植物,他會大聲地喊,fay,快來,這裡有花。然後他會學著去聞聞味道,摸摸它們等等。童童好像沒有太多要問的,他更多的是看。偶爾,他會想起我,拿著自己找到的一塊石頭,或一朵花拿來給我看。童童和圓子老師也玩得很好,圓子老師還誇他運動能力超好的。
童童聽見我們大聲地“呼”,他也跟著“呼”,一群大人的聲音裡混著一個孩子的稚嫩的聲音,覺得心情超好的。我拿著相機猛拍,在媽媽眼裡,童童是最有魅力的。Shunyo說,amy你的悲傷去哪裡啦?哦, 我都把它忘了,來不及想起它。我忽然想起,同樣是這條路,來社區的那天卻覺得那山,那樹都是哀傷的,現在卻覺得這山,這樹都灑滿了陽光。
我和童童都沒坐過拖拉機,當我抱著童童坐在拖拉機上,真的覺得好新鮮,童童也很開心,開心地看著那些站著的大人躲樹枝。此時,我會有一種很滿足的感覺,抱著童童,享受陽光和歡笑。
回來的路上,我和shunyo問,為什麼你們不教童童那些植物的名字或者其他的,我會覺得如果你們把這些加上,那些媽媽們不是更覺得這樣的社區有很多內容可以給到孩子?shunyo說,那要看孩子的狀態的,有的孩子他會問這些問題,這時你可以讓他有些瞭解,並引導他去觀察,而還有一些孩子他並沒有發問,他只是觀察,或者他還沒注意到這些,那為什麼要塞給他那麼多的知識?這些知識在不恰當的時候給會干擾孩子獨自探詢和觀察的能力。
Shunyo說她的小孩曾經一度很喜歡公車,沒人能理解他為什麼每天要去看公車,後來有一天他突然就知道了公交路線,然後坐車他會告訴你下一站是哪裡。後面當她們母子出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行,有時shunyo想事情會忘記下車,都是兒子提醒她到站下車,然後會說媽媽傻傻的。聽著她說,我忽然想到了另一個問題,在我身邊很多媽媽帶著孩子參加國學班,早教中心等等,這些好還是不好呢?
後來,shunyo問了我一個問題:你覺得童童真的粘人嗎?我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我在家的時候,這孩子寸步不離的粘著我,但到了這裡,情況就在變化中,尤其是今天,他和大家所有人玩,只是在他想我的時候他才會來找我。甚至於我都有幾下小嫉妒,覺得被兒子遺忘了。粘人看來不是個必然現象,而我以為所有的孩子都是如此的,而且很多育兒理論都提到,這是什麼焦慮期,需要滿足孩子對分離的焦慮,為此我總是擔心如果我拒絕和他在一起,會讓他更焦慮,那為什麼在這裡不焦慮呢?
我想聽聽shunyo的看法,shunyo說她也曾經這樣認為,並且堅決貫徹執行,直到她在社區裡看到孩子的變化,她才開始反思並去瞭解,粘媽媽某種程度上說明孩子沒有安全感或者他不知道要如何和媽媽以外的大人打交道,而社區提供了這樣一個環境,不同類型的阿姨叔叔都會輪流和孩子玩,孩子很快就瞭解到不同的叔叔阿姨其實也很好玩,而且會和爸爸媽媽的風格不一樣,這種適應能力是自然培養出來的。這點我非常贊同,不過那些理論看上去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只是這樣處理的結果是童童在家非常粘我,我曾經很擔心來社區體驗,他無法適應。我盡然一點都沒察覺理論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