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最大的問題之一:愛自己、與自己做朋友、全然的接受自己。因為整個社會以一種方式制約我們,以致於要對自己友善幾乎是不可能的──年復一年的制約說你是錯的、你是沒有價值的、你必須變成別的東西才能被別人接受。這種事在你的童年開始得如此之早,以致於當你變得有一點警覺時,它早已經變成你的基礎了。 你現在無法記得你以前在什麼時候是不拒絕自己的。你一直在拒絕你自己,因為父母拒絕你、社會拒絕你。他們總是強迫你依照他們的方式;沒有人曾經被允許成為自己。那不是他們的興趣,那不符合他們對你的投資。你一直被當成一種手段,就像每個人一樣。那表示每個人都被羞辱過、重重的傷害過。世上最大的傷害就是人沒有價值的這種觀念。而不論你做什麼都絕對不是重點──它永遠不會滿足你身邊的人。 你越依照他們的意思來行動,他們的要求就越多。那些要求幾乎是神經質的;他們無法被滿足,所以一個人總是會有所不足。而因為你自己的天性被壓抑了,你就無法全然的做任何事情──只有一部份的你在做著事情,所以你也不會享受那些事。當你不享? 漁伬唌A你的生命就會變成一種拖拖拉拉。那麼一個人就會開始討厭它;他就會開始想著:「我是為了什麼而存在?到底有什麼用意?生命似乎是沒有意義的。」 生命並不是沒有意義的。如果你就是你自己,生命就有無盡的意義。但是你必須再度去學習那件事。社會沒有做的事就是門徒的工作──事實上那是真實宗教的工作:解除社會已經做的事,並且做社會沒有做的事,讓你成為自己、幫助你接受自己。一旦你接受了自己,你就開始接近你的身體。當接受變深的時候,你就與你的身體合一了。許多疾病在你全然接受你的身體與本質時就會消失。人類不需要變得神經質。除了人類以外沒有一種動物是神經質的,因為沒有一種動物是依照特定模式而被養大的F每一種動物都擁有自由。人類也需要相同的自由。 只要與我合作──那將會發生。我的整個教導只不過是:接受自己、愛自己、尊敬自己、崇拜自己、慶祝自己。那是唯一對神祈禱的方式。當你在喜悅中開花時,那就是祈禱;沒有別的祈禱了。這不是自私、也不是不道德。事實上,所有偉大的、好的東西都是從這種自我集中裡面出現的。只要去經歷一些團體活動,並且要繼續想起我。我們會解除那些制約!它! 正重重的壓在你的肩膀上——它必須被拋棄……。
@[一位門徒說她總是被與她相反的人吸引,比方說她被一直與她爭吵的男友所吸引。]
第一:每個人都被相反的人吸引──那是每一個人類必須面對的兩難困境。一個人會被相反的人所吸引,因為相反之物是奇怪的、神秘的、未知的。你無法被與你相同類型的人吸引,因為你已經知道那是什麼了。那幾乎像是與你的雙胞胎戀愛一樣。所以你無法愛上某個像你的人,因為你已經了解你自己了,所以為什麼還要愛呢?愛是一種探險,它是一種冒險,所以這個人越是相反的,旅程就越有意思、越複雜。嗯,每件事都是未知的,所以你必須去探險未知的領域。 就像人們對前往月球、艾佛勒斯峰、太平洋的深處有興趣一樣:只是那個尚不為人所知的未知之物在吸引人。 但是問題是相反之人就是你的相反,所以當你們會合時將會有衝突……。 一位門徒說他並不覺得對自己感到友善 --01
他越與你相反,衝突就越存在,因為你們是如此的兩極化所以你們會撞在一起。但是愛是一種戰爭。是誰告訴你愛可以沒有戰爭的?不可能!(呵呵)但是那是值得享受的──那是一種挑戰!所以愛人之間註定會有爭吵。而爭吵並不是摧毀愛的東西,不是的。它會強化愛? A它會為愛加料。所以有時候你們會爭吵,你們會分開,然後你們又會在一起;這就是愛進行的方式!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它發生在所有的愛人身上。 如果你想要逃避它你就必須逃避愛,而那會是很悲慘的。這種戰爭,比起寂寞的悲慘是好得多的……除非你有能力成為單獨的。我正朝著那方面努力──遲早你會有能力成為單獨的,但是在此際……。單獨還不可能發生,所以你必須經歷這件事。而那是很好的──享受它,並且接受它!當你們在爭吵時,要真的在爭吵,好嗎?(笑)
[門徒回答:但是在爭吵過後我總是吃東西,然後覺得很不好。]
我的感覺是你害怕愛,因為愛帶來衝突。而害怕愛的人總是會吃得太多;那是他們的替代品。食物是愛的一種替代品。所以如果你真的在愛,食物的問題會消失。那種事會發生只是因為你害怕愛。你只能投入這麼多,你沒有全然投入,因為你害怕愛帶來的一團糟。它會弄得一團糟。它是一件糟糕的事情,只不過是血淋淋的……但是一個人必須進入它!那就像小孩子的出生一樣──那是一團糟的、血淋淋的,但是小孩會出自於其中。出生這件事必須像那樣。愛也是一種出生:一個人會變成熟。而在那個成熟的! 巔峰,一個人就有能力成為單獨的。你無法逃避這種一團糟的狀況,所以不要稱它為一團糟,你無法逃避它。它必須喜悅的被接受──那是一種美麗的遊戲。要強烈的玩它!食物的問題將會自動消失。沒有其他的方式。你可以繼續節食,但是你將會再次陷入其中,因為當你感覺愛不見了,那你要如何填滿空虛呢?你會用食物填滿你自己!
摘自The M adman's Guide to Enlighte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