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個人能夠愛一個以上的人嗎? 奧修:一個人能夠愛全世界。一個人應該愛。愛在任何方面都不應該是佔有的。它不應該是排他的,它應該是包容的。只有在愛是包容的時候你才會知道愛是什麼。當愛是排他的、只獻給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是在讓它變窄,而到了殺死它的地步。你是在摧毀它的無限。你是在試著把整片天空放入一個小空間之中;這塊小空間無法包含它。 一個人應該愛。愛不應該只是一種關係,它應該是一種存在的狀態。而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透過那個人你就是在愛一切。 而如果愛真正發生在你身上,你突然間就會發現你已經開始愛樹木、鳥兒、天空和人們了。當你愛上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當你愛上一個女人時你就愛上了所有的女人。一個女人只是一個代表,一個女人只是所有女人過去、現在、未來都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一個例子。那一個女人只是一扇通往所有女性的門。但是女人不只是一個女人,她也是一個人類。所以你已經愛上了所有的人類了。而女人不只是一個人類,她也是一種存在。所以你已經愛上了存在中的一切。一旦你愛上了你就會很驚訝你的愛之能量是朝著一? 薊F西而被釋放出去的。那就是真正的愛。 佔有的愛不是真正的愛。它是如此的渺小,它讓自己窒息也讓別人窒息。但是事情到現在都一直是如此:愛從來就不是包容的。你已經被教導了排他的愛。 你的母親說:「愛我,我是你的母親。」你的父親說:「愛我,我是你的父親。」不只是那樣,你的父親和母親有時候——看起來是出於幽默、但是在內心深處並不是出於幽默——會問你比較喜歡誰:「是我還是你的母親?你比較喜歡誰?是我還是你的父親?」
現在你正在把一種錯誤的問題加在小孩身上。把「更多」這種問題帶進來是愚蠢的。只有愛或不愛;沒有或多或少的問題。你正在教小孩一種錯誤的數學。而母親試著去成為佔有的。然後每個人都試著成為佔有的:「愛我,不要愛別人。」事實上,在過去一個無法投入一對一關係的人被認為是神經病。事實上,一個投入排他性關係的人才是不成熟的。只愛一個人就是陷入嬰兒期當中。一個人應該自由的擁有許多的關係、許多的愛。但是那似乎是危險的。它危險只是因為它違反我們的習慣。是誰創造這些習慣的?在那些習慣當中有一種微妙的邏輯。人類活在一種匱乏的經濟理論之下:食物不夠分給所有的人、房屋不! 夠分給所有的人、衣服不夠分給所有的人。人類長久以來都活在匱乏的經濟理論之下。每一件東西都是匱乏的,而那帶來了愛也是匱乏的觀念。如果你愛兩個人,很自然的,兩者都會得到一半。如果你愛三個人——分割得就越多。如果你愛幾千個人,愛就會變得如此稀薄,以致於你好像不愛任何人一樣。 對於愛來說那不是真的。愛是用不完的,沒有匱乏的問題。
而且你會很驚訝甚至像佛洛伊德這樣的人都認為愛會匱乏。佛洛伊德反對你愛鄰居或陌生人。他非常反對耶穌說的:「愛你的鄰居。」他的論點只是經濟式的——如果愛被散播出去它就會變得稀薄。佛洛伊德寫道:「愛你的鄰居是不符合心理學的。」他也寫道:「這種愛的通貨膨脹只會降低它的價值。」在真正的猶太傳統與資本主義傳統之中,佛洛伊德在其中的精神中做了一種匱乏經濟學的假設:可以運用的性慾和愛只有那麼多,一個人必須小心投資。這完全是無稽之談。這絕對是錯的。你不是只有那麼多的性慾,你擁有無限的性慾。而因為這種觀念已經被放入你的腦袋中,所以你才在受苦。那就是愛人似乎都不滿足的原因,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你的愛有那麼多,而只把它給一個人是永遠不會讓你滿足的。你會覺得不滿? 活C你可以
一個人能夠愛一個以上的人嗎? ---- 01
把愛給全世界。現在那些沒有被給予出去的東西會留下,而任何留在你體內的、未發出的能量,會變得有毀滅性、會變成一種敵人。讓愛流動。你是一口愛之井。讓人們儘可能的從你裡面抽取愛,新鮮的水會進來。你是與無盡的大海連結的。
一旦人類察覺到愛是用不完的、不會匱乏的,那麼嫉妒就會消失。嫉妒是匱乏經濟學的一部份。
如果你對別人女人笑,你的妻子會害怕;現在她知道你不會對她笑了——有許多笑已經走掉了。性慾與笑只有那麼多而已。你一直在微笑,那麼多的微笑都被浪費掉了——現在你不會對她微笑了。這真是愚蠢。事實上,如果你的丈夫一直對別人微笑,他就越有可能對你微笑,因為他一直在練習微笑。如果他除了你以外對遇到的每個人都保持封閉,那麼他就是在練習封閉,所以當他來找你的時候他也是封閉的。那變成了習慣,不微笑變成了習慣。如果他無法愛你以外的任何人,那麼他一整天都是在試著成為沒有愛的,要記住這一點。他到辦公室,他對同事沒有愛。他去找朋友,他對朋友沒有愛。他去俱樂部,他對俱樂部的人沒有愛。他是在練習沒有愛。那麼當他回家時他就充滿著他培養的沒有愛的練習,然後他看著你。他怎麼能愛你呢?他已! 經忘記了愛的意義,他保持著他的習慣。漸漸的,這種習慣會變成第二種天性。 你會發現人們都那麼的沒有愛:原因是他們都認定愛是匱乏的;你無法繼續把愛送給每個人。但是我要以我的經驗對你說:我曾經把愛給過成千上萬的人,你越給予你就會越擁有它。 你也要記住:愛不盡然是性慾的,愛不盡然是肉慾的。愛有許多層面。它是一種有許多面的現象。你可以愛音樂,你可以愛詩詞。但是你否曾看到如果你的妻子發現你太愛音樂,她甚至會對音樂感到嫉妒呢?她也許會摧毀你的吉他,她也許會把它丟掉;吉他似乎是一個競爭者。當你拿著吉他,你像對愛人一樣觸摸著你的吉他。很自然的當你愛上音樂以及吉他時,吉他就不只是一個樂器了。它不是機械性的,它有一種人格,它有一種存在。你用充滿著愛的眼神看著它、你用充滿著愛的雙手觸摸它。你將吉他貼近你的心。它是活的!愛讓每件東西都變活了;不論愛觸摸什麼都會讓它活起來。沒有愛會讓每一件東西死掉;不論它碰到什麼東西都會讓它死掉。 如果你活在沒有愛當中你就是活在一種死的世界當中。如果你活在愛中你就是活在一種活生生的世界中。但是妻子會覺得嫉妒。你的妻子會認為——你從來沒有像撫摸吉他一般? 獄穧雪R心的撫摸她。你從來沒有像演奏吉他一般那麼有愛心的演奏她;她的身上也有一種音樂。現在她會嫉妒。她會想:「這把吉他是競爭者。這把吉他必須消失。」
如果你在全神貫注的讀一本很美的書,你的妻子會在旁邊吸引你的注意力,她會把你的書丟掉。她會說:「這太過份了!我在這裡,而你還在讀書?」甚至對一本書的愛都會創造出嫉妒。如果妻子是畫家那麼丈夫會覺得嫉妒;他回家卻看到妻子在作畫。
但是這整個現象都依賴一種觀念——雖然是根深蒂固的,卻也是絕對錯誤的——那就是愛是匱乏的。節省它,只為那些你愛的人節省它,因為你只有那麼多的愛。
你並不是只有那麼多的愛。你擁有的愛只和你給予的愛一樣多。藉著給予你就會擁有它。你無法收藏愛。收藏者不會擁有任何東西。收藏者會發現他沒有愛。藉著收藏,愛就死了。它只活在分享當中,它活在交流當中。當它從一個人流向另一個人時,它就是活著的,而且它會聚集更多的能量。越多愛從你身上流出去,你就越有能力讓它流動。你會變成讓神流進這個世界的一種越來越大的管道。 一個人能夠愛一個以上的人嗎?-----02
你問:「一個人能夠愛一個以上的人嗎?」
要記住,如果你只愛一個人你就離變成僧侶的一天不遠了—! —你只須放棄一個人。只要一小步,一家之主就會變成僧侶。當你只有那麼多的愛,那為什麼還要給一個人呢?為什麼不留給你自己呢?這是同樣的邏輯。
如果你進入邏輯的結論,那麼僧侶似乎才是正確的。為什麼還要管妻子或朋友或丈夫呢?為什麼?為什麼不到山上、到天主教修道院、印度教僧院,然後消失在山上好把愛留給自己呢?但是你認為僧侶有任何的愛嗎?
為什麼在宗教裡有你必須從世界上消失的觀念呢?這同樣是匱乏的觀念:如果你把愛給了世界、給了人們,你要如何給神呢?這是同樣的觀念:如果你把愛給了你的妻子,那麼你要如何把它給你的神呢?所以要從世界上消失。不要給你的妻子,不要給你的兒子,否則你只有那麼多愛而已。把你的愛全部收集起來,然後逃到修道院去把它全部送給神。
那是愚蠢的。你將無法給予,因為要給予神,唯一的方法就是給予整個世界。神就隱藏在此地。神不是藏在某間修道院之中。他散佈在整個存在中,他在石頭中、河流中、山谷中。你要給予!學著去給予,你會打開許多新的源頭。
我同意阿納托爾.法朗士說的:「在所有的變態之中,貞潔是最奇怪的一種。」貞潔是一種悲慘:不把愛給予任何人。而當你容納了所有? 熒R,人們就會認為你是貞潔的;你並不是。你只不過中毒了。
貞潔是由愛、給予愛之中昇起的。
貞潔的人是一個無條件流動在愛中的人。貞潔之人的愛不再是一種關係,而是一種他的存在狀態。甚至在睡覺時他都在愛中震動著。他的一生、他的整個生命都被愛充滿。他洋溢在愛中。那麼他就是貞潔的。無限的愛會帶來貞潔。
但是舊觀念是如果你阻止所有的愛從心中流出去你就是貞潔的。你不會是貞潔的,你只會是死的。你只會變成神經病,你會是變態的。
摘自The Wisdom of the Sands, Vol 2